返回

2024年1月28日教师资格证练习题及答案解析: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

2024-01-28 16:17:59互联网

1.学习古诗词中“月亮”意象,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,下列适合的是(  )(常考)

A.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(李白《月下独酌》)

B.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(陆游《游山西村》)

C.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(李煜《相见欢》)

D.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(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)

参考答案:D

参考解析:A项,通过“我”、影子、月亮表达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。B项,该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纯朴生活的喜爱之情,诗中的“月”是显示时间的景物描写。C项,该句诗写庭中的清幽景色,“月”是景物描写。D项,借“月”表达了诗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
2.学生阅读《朝花夕拾》,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,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,下列适合的是(  )

A.孙犁《白洋淀纪事》

B.沈从文《湘行散记》

C.斯诺《红星照耀中国》

D.法布尔《昆虫记》

参考答案:B

参考解析:A项,《白洋淀纪事》是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。B项,《湘行散记》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。C项,《红星照耀中国》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。D项,《昆虫记》是一部科普文学作品。

3.教师组织学生开展“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”主题活动,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,下列不适合的是(  )(易混)

A.鲁迅《社戏》

B.刘成章《安塞腰鼓》

C.老舍《济南的冬天》

D.汪曾祺《昆明的雨》

参考答案:C

参考解析:A项,《社戏》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少年时代看社戏的场景,极具民俗文化。B项,《安塞腰鼓》中描绘了腰鼓表演的壮观场面。C项,《济南的冬天》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,文中没有涉及民俗文化。D项,《昆明的雨》虽然也是一篇散文,但文中多处涉及民俗文化。

4.教师在讲解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”时,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,请学生再找出一个例子加以体会,下列适合的是(  )(常考)

A.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(陶渊明《饮酒》)

B.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(王维《使至塞上》)

C.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(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)

D.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(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)

参考答案:D

参考解析:题干中的“交错互补”即“互文”。D项的诗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。

5.学习朱自清的《春》,教师讲解“看,像牛毛,像花针,像细丝,密密地斜织着,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”一句的修辞手法,补充该修辞手法的例句,下列适合的是(  )

A.正是一朵一朵花,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(宗璞《紫藤萝瀑布》)

B.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,他向旁边走了几步(莫泊桑《我的叔叔于勒》)

C.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,而且不能冒险(莫顿·亨特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)

D.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,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(让·乔诺《植树的牧羊人》)

参考答案:A

参考解析:题干中的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。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。B、C两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。D项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。

6.学习戏剧单元,教师指导学生体会“在台词中融入唱词、民谣、快板等元素”的艺术效果,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,下列不适合的是(  )

A.孙鸿《枣儿》

B.老舍《龙须沟》

C.魏明伦《变脸》

D.莎士比亚《威尼斯商人》

参考答案:D

参考解析:A项,《枣儿》的开篇出现了童谣。B项,《龙须沟》中有程疯子的快板。C项,《变脸》中多处出现民谣。

7.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,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。某教师安排学生汇编这类诗句,下列不适合的是(  )

A.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

B.客路青山外,行舟绿水前

C.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

D.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

参考答案:B

参考解析:B项是写景的诗句。

8.某教师学习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,针对“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,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,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”写出读后感,下列观点正确的是(  )

A.阅读书报杂志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

B.阅读书报杂志对精神世界的影响更为强烈

C.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积累多样的写作素材

D.鉴赏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同样的个性化体验

参考答案:C

参考解析:A项,阅读书报杂志是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。B项,“更为强烈”表达有误,不能说谁的影响更强烈。D项,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并不一定要有个性化体验。

9.教研室研讨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,教师们围绕“写作教学和评价”各抒己见,下列观点正确的是(  )(易错)

A.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应当按照统一标准进行

B.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

C.写作评价结果必须采用书面方式分等级呈现

D.写作评价过程应该以教师的全面批改为中心

参考答案:B

参考解析:A项,课程标准把写作教学分为四个学段,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。C项,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,根据实际需要,可以是书面的,可以是口头的;可以用等级表示,也可以用评语表示;还可以采用展示、交流等多种方式。D项,写作评价过程要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,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、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。

10.教科书中《卖油翁》设置了一道练习题:“有人可能会问: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罐油吗?好箭法真的只是‘手熟’而已吗?再读课文,谈谈你的看法。”对编者意图的分析,下列不恰当的是(  )(常考)

A.强化学生审美意识,培养审美情趣B.鼓励学生展开讨论,表达个人观点

C.引导学生重读课文,整合关键信息D.促进学生深度思考,学会质疑探究

参考答案:A

参考解析:该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、质疑探究,与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无关。

相关推荐